张文宏解释,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者的免疫力逐渐减弱,二是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者的免疫力逐渐减弱。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不排除部分地区COVID-19病例持续增加的可能性,但我国出现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不大,不会对医疗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以及短期的社会运作。其次,我们外出锻炼时,还是要做好防护措施。我们不应该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不应该触摸公共设施。戴好口罩,随身携带消毒湿巾,以防紧急情况。
3月2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感染与免疫高峰论坛上表示,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 6个月后会慢慢发生继发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对抗前一波病毒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关于如何预防COVID-19,我在这里分享一下。朋友们,你周围有没有新冠病毒(COVID-19)?
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就会慢慢出现继发感染,通常是小规模的。但如果下一波病毒变异有效突破人体对抗上一波病毒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去年12月防疫措施放松后,新冠病毒经历了一波高峰,几乎所有人都被感染。掰着手指头算,已经快5个月了。这5个月里,病毒就像是从我们身边消失了一样。没有任何踪迹。病毒真的消失了吗?不,这只是我们身体的免疫屏障正在发挥作用。 5到6个月后,病毒可能会再次出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和英国)已发生两波COVID-19疫情。
据了解,4月份以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保持在1%以上,并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4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所谓继发感染的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相对较差的老人和儿童,其次是第一波疫情中被感染且免疫力逐渐减弱的人群,第三是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群。疫情浪潮。在这第二波疫情中,人们被感染的概率很大。据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属于后一种情况。
根据新加坡等地的相关实验室研究和现实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4-6个月内保护人体;然而,如果面对突变株XBB,它的保护力可能会减弱。从去年12月份算起,现在其实就是这个时候了。另外,不同的人,病毒抗体水平也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较低的人本身更容易受到继发感染。
因此,该人群一旦出现发热,特别是家人或周边人员确诊COVID-19感染,应及时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及早发现和治疗,并抗病毒应尽早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