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首先,博客无地域限制,整个互联网上从A到B只有一个点击的距离,而传统的建立朋友圈子的方法则受到地域限制。刘未鹏最近博客也不更了,可能他的博客慢慢就沉下去了,但我觉得他很多优质的内容不能沉,就比如这篇文章,我觉得很适合初入CSDN、刚开始学技术的同学,所以特此转载一次。当然,你不一定要对小熊说,你可以在大脑中虚构一个听众,一个不懂行的听众,然后你说给他听。
摘要:今天看了一个sd的融合字的教程,走了一遍流程,做一个笔记记录下来。今天转载一篇刘未鹏10多年前的一篇博客《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我觉得总结的非常好,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看过了,因为这篇博客所以我从13年开始坚持写博客。
1、一宁百变秀农村
在进一步讨论中你们就会不断地迫使对方拿出更深层次的理由,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促使自己反思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双方的理由自然会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质,一些平时难以注意到的深层面的差异性就会逐渐浮现出来,你也就多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去审视自己的思维中到底存放了哪些错误的信息。我佩服的一些朋友几乎全都是长期用博客记录想法的人,因此,和他们即便不打照面,也是心照不宣。
2、一棚蚂蚱要吃多少草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有机会说给完全不懂的人听,更大的可能性是说给同领域有一定基础的人听,这个时候并不代表就不能促使反思了,实际上,你会发现,如果你公开你的想法,几乎总能看到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然后你通过比较你和他的观念之间的差别,会发现你们在一开始的思路上就存在差异,差异从哪里来的?
3、一生一世
有些想法如果不写下来,也就忘掉了,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数学牛人们的轶事》(荣耀属于ukim)里面讲了希尔伯特的一个故事:一次在Hilbert的讨论班上,一个年轻人报告,其中用了一个很漂亮的定理,Hilbert说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wunderbaschon)的定理呀,是谁发现的?
4、一棚草莓一年赚多少钱
注意到我并没有说怎么做到长期坚持写一个价值博客,因为当思考和总结成为习惯之后,诉诸文字以及借助书写来进一步思考就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件因为你在思考和总结从而必须书写下来的事情,博客就变成了副产品。
5、一朵北漂
阿灵顿的情况属于例外,而非常态,就像不能拿抽烟活到一百岁的英国老太太的个例来反驳抽烟对健康的极大损伤一样)让我说得更明确一点:用博客的形式来记录下你有价值的思考,会带来很多好处,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坏处。我们所能做的最差的一个决策莫过于停止做一件没有任何坏处,却有一大堆好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