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期来看,如果投资者认为股价将延续原来的走势,就会“卖出亏损,持有利润”;如果投资者认为股价会反转,就会“卖出获利,持有亏损”,从而表现出处置效应倾向。但奥登发现,出于避税原因,美股投资者在12月抛售了更多亏损股票,因此12月处置效果不太明显。但如果出现处置效应,即更容易卖出获胜股票,那么PGR对PLR的值应该大于1。
随后的研究表明,首先,禀赋效应本身就会导致你亏损,所以如果你有更多的交易经验,对于经验丰富的交易者来说,禀赋效应就会减弱。另外,从处置效果来看,我们还可以推断,股市下跌时的交易量应该小于上涨时的交易量。但通过样本分析,上涨股的年均回报率比下跌股高出4%。显然,处置效果并不是一个理性的决定。在美国,1987年至1993年期间的个人交易数据显示,处置效应的大小约为1.51。
1、处置效应和穷人思维
那么处置效果本身并不一定会造成损失,要看股价的后续走向。同时,无论是在禀赋效应还是处置效应中,测量的行为都预测了人们的损失厌恶系数:即一单位损失与一单位收益所带来的效用变化之比很可能接近于2、同样,2011年至2016年我国A股交易数据显示,我国的处置效应约为1.49,这两个数字非常接近。 Odean教授在1998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种衡量处置效应的方法。
2、处置效应的案例
处置效应的基本结论是,投资者更愿意卖出盈利的股票,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禀赋效应和处置效应本章介绍了损失厌恶的第二个影响:损失厌恶会导致人们在出现损失时不愿意进行交易,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处置股票时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即所谓的“卖出获利持有亏损”效应。
3、处置效应对投资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其次,在损失对应的讨论中,假设参考点是他当前的状态,即他有一个咖啡杯。但是如果比如说有的商店,他的期望是我要卖这个东西,对于他来说,参考点就是卖这个东西,而当他真正卖掉这个东西的时候,他不会感到亏本,所以禀赋效应与参考点有关。处置效应是指人们在遭受损失时不愿出售自己的资产。
赵学军和王永红(2001)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结论是,中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并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而且这种倾向高于外国投资者。更认真。但奥丁教授在1998年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表明,在他的样本期内,处置效应导致人们遭受了巨大损失。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股票/基金时,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基金,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基金,即所谓的保盈亏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