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预防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帮派及其保护伞。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便、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加快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水源涵养治水。要坚持祛堵与标本兼治相结合,创新移风易俗载体,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的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村规民约建设。推动高额彩礼、大型活动、乱葬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选拔管理机制,实施村党组织领导后备力量培育和储备三年行动。实施农民增收行动,继续发展农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植、手工作坊、森林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中央财政统筹推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得到加强。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完善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
1、2025年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保障的优先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资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一致。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比例。弘扬勤俭节约光荣风尚,推动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生活污水分类分级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
村庄规划可以分类编制,可以单独编制,也可以以镇或几个村为单位编制。没有要求的,可以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一般管理规定。鼓励各地利用农村综合服务场所,为农民提供婚丧嫁娶等普惠性社会服务,减轻农村负担。实施农村电商优质发展工程,推进县级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农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建设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实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
完善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乡村、市场等周边地区延伸,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城市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推动村BA、村超级、村晚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健康发展。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
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总抓手,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办得到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适应农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