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八个字决定了雄安新区的特殊使命和地位。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人才卡6000余人,引进教育、医疗、科技等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500余人,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近300人。灵活引进顾问,新增城市创新创业人口8000余人。连日来,小洛浩等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协助社区收集解决群众急难解忧的问题。他们解决了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200多个问题。
显然,武汉长江新区的这一公告,其实是针对央企的。武汉长江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基本板上钉钉。武汉被誉为建筑之乡,是世界基建狂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能建、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冶金科工等六家国企总部本该早就搬到了武汉。目前,武汉已拥有东风汽车、中国信息技术、长江三峡等3家央企国家总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央企全国总部迁往武汉。
1、中国核工业集团整体迁入雄安新区
未来五年,落户武汉的央企数量将超过30家,其中包括央企全国总部、央企地区总部。武汉被选为中国第二个雄安新区。在此趋势下,武汉长江新区锁定小雄安发展定位,争夺央企总部经济资源。第20个国家级新区已基本锁定。因此,我们的判断是:武汉未来将拥有不少于6家央企国家总部、不少于20家央企地区总部,仅次于北京、雄安新区、上海。
这是雄安新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又一重大行动。具有示范意义,对于新区高起点吸纳集聚创新要素、布局高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据河北新闻网等报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北京四所高校将迁往雄安新区将于2035年竣工。
雄安新区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官员表示,北京市部委所属大学、医院、央企总部将分期、分批迁往雄安。已建成的重点住宅区,1500套住宅陆续投入使用,近10万人搬入新居。学校、医院、超市、公园、养老站等配套设施齐全,15分钟生活圈已成为社区标配。虽然官方公布了雄安新区的行政级别,但其最高领导却由一名河北省委常委兼任,可见其级别并不低于正厅级。
城市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城市水系等四大城市建设体系已基本形成。科技园、互联网产业园、大学园、创新广场、总部区、金融岛等功能区建设加快。新年伊始,雄安新区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是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深入实施人才计划,制定涵盖教育、医疗、医疗等领域的菜单式政策。以人才卡为载体的住房、税收优惠等。包。启动区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这座未来城市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