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每当国家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厉以宁老师都会到学校召开汇报会进行解释。厉以宁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可以采用民间集资方式组建股份制企业,不需要国家出一分钱,就能开辟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旁矗立着一块泰山石,上面刻有厉以宁老师所写的“敢为”四个字。当年7月,厉以宁在长沙参加北京大学入学考试,8月收到录取通知书。从此,他与北京大学结下了近70年的友谊。 1999年出生的厉以宁是家里的长子。原籍长江下游仪征,出生于南京。
当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厉以宁满怀悲痛,创作了一首《采桑子》。悲喜之声,让人落泪。到处都是灵堂、花墙,京城一夜之间变成了素妆。厉以宁参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参与推动36条非公有制经济法规、36条法规的颁布新非公有制经济文章。厉以宁写了一首诗《七绝》,后来广为流传:隋朝不按秦汉之法,明朝人衣着不似宋朝人。
1、厉以宁谈私有化
我国经济学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创院院长、名誉院长、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厉以宁于19时31分在北京逝世2月27日,享年92岁。大学毕业后,厉以宁阔别舞台20多年。 20世纪60年代末,他的家被三次没收,曾被关进北京大学监狱大院。厉以宁说:陈振汉老师正在讲授中国经济史。不知为何,他在上课的学生中注意到了我,便邀请我有时间去他家坐坐。
2、厉以宁教授亿万富翁
厉以宁的文章总是先给她看。等何宇春满意了,厉以宁才放下心来。这样一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起来就不会太困难了。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大学经济系(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群星璀璨。陈岱荪、陈振汉、赵乃团等众多学术大师为厉以宁打开了知识之门。 2008年,改革开放的大门即将打开。厉以宁写道,山景必须侧身看,晴朗的傍晚也是晴天。 1984年至1986年,五十多岁的厉以宁走遍全国,发表了很多演讲,写下了很多文章,宣传股份制。
3、厉以宁的弟子
9月7日上午,厉以宁老师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厉以宁的兴趣是政治经济学,但不知为何,有人建议他不适合这个学科。改革开放后,正是基于这些积累,厉以宁担负起了引领中国经济学界的重任。 2009年,厉以宁结束了资料室20多年的生活,正式走上讲台,迅速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作为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厉以宁持续倡导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被称为厉以宁。
在这里读书的青年厉以宁,常常在夜里看沉从文的小说,黄昏时沿着元江漫步,忧心破碎的山河,感叹漂泊的生活。自从1957年两人再次相遇、何遇春写下第一首诗以来,厉以宁写下了很多爱情诗,从青春到白发,从新婚到儿孙。